關于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
各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,忻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、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,市人民政府各委、辦、局:
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“一個牽引、六大突破”總體工作要求,全方位推動我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,建設京津冀養生養老“后花園”和周邊省市異地養生避暑聚集地,打造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,根據《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》),經市委、市政府同意,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。
一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
(一)支持康養產業做大做強。充分利用我市地理、氣候、文旅、森林、溫泉、雜糧、中醫藥等豐富獨特的康養資源,結合黃河、長城、太行三大旅游板塊開發,深入挖掘五臺山、雁門關、蘆芽山、老牛灣、忻州古城等自然文化遺產內涵,積極引入社會資本,擴大康養產品供給,培育康養產業集群,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、內涵豐富、形式多樣、結構合理的康養服務體系,建設“夏養山西”重要承載地,瞄準“大產業、全產業”方向,推動康養產業快速崛起。搶抓太忻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契機,積極融入京津冀、雄安新區,主動對接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,努力把康養產業打造成我市服務業的支柱產業,打造“宜居忻州,康養忻州”品牌。到2025年,來忻康養客群超過30萬人,綜合收入達到100億元。(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(二)大力培育康養龍頭企業。扶持一批康養骨干企業,特別是旗艦頭部企業。牢牢抓住培訓療養機構轉型和公辦養老機構轉企的政策機遇,到2025年,全市至少發展3—5家有一定規模的康養企業。市國資委會同市民政局進一步加大對康養骨干企業的培育,通過投資、入股、兼并、整合等市場化運作方式,籌備成立市級養老企業,形成規?;?、專業化、網絡化、連鎖化、品牌化,覆蓋全產業鏈條的養老企業航母。發揮忻州康養學院支撐作用,建立康養人才培養培訓體系,建設本土康養產業發展智庫,形成多層次康養人才梯隊。(市國資委、市發展改革委、市民政局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積極引進央企和頭部企業進駐。立足我市面向京津冀、聯結晉陜蒙的區位優勢,加大康養產業招商引資力度。依托五臺山、雁門關、云中河、忻州古城、代縣古城、憨山文化旅游景區等重點景區及森林、溫泉、中醫藥等康養資源,通過產業鏈招商、中介招商、以商招商,精準對接全國知名康養企業,推動我市本土康養企業加強與京津冀、雄安新區和國內其他康養產業發展好的地區文旅康養企業深度合作,爭取引進一批有康養業務板塊的央企在忻州設立分公司,同時吸引國內知名保險康養企業投資忻州,打造集溫泉養生、旅游度假、健康養老、中醫保健、體育健身、運動娛樂、民俗體驗等多維度、多功能、多元化、國際知名的世界級旅游康養目的地。(市商務局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二、推動康養產業聚集區建設
(四)抓好康養產業規劃布局落地。各縣(市、區)要依照《忻州市“十四五”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規劃》發展思路,做好做實康養產業規劃。按照產業化、市場化、特色化、集群化原則,著力構建一河(滹沱河)、兩帶(五臺山、蘆芽山)、十六組團的發展布局,即沿滹沱河兩岸,主要依托優質溫泉資源,形成大營、鳳凰山、頓村、奇村、合索、云中河、忻州古城七個溫泉康養項目組團;依托五臺山冷涼資源,形成臺懷鎮、石咀鎮、耿鎮鎮、砂河鎮、聶營鎮五個夏養項目組團;依托蘆芽山的自然風光、天然氧吧生態資源,形成東寨鎮、五寨溝、暖泉溝、天柱山四個康養和夏養項目組團。(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(五)推動忻州云中河康養產業帶建設。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目標,推進云中河景區提質升級,抓好云中河溫泉康養旅游項目、清涼灣溫泉康養小鎮等文旅康養項目建設,配套建設高星級旅游酒店,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運營,提升運營管理水平。進一步完善云中河兩岸文旅康養基礎設施、豐富文旅康養業態、塑造康養文化品牌,形成集休閑度假、康體健身、商旅會展于一體的文旅康養集聚區。(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和忻府區人民政府負責)
(六)推動重點區域康養產業先行先試。依托重點景區,充分發揮文旅資源優勢,創建一批文旅康養示范區。做強忻定原康養服務圈,推動奇村、頓村、合索、鳳凰山、大營、云中河等溫泉集中區提質升級,建成集休閑度假、康體健身、旅居養生于一體的溫泉旅游康養基地;推動五臺山、蘆芽山等景區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森林度假、健身康體等新業態;支持偏關、河曲等縣依托黃河生態資源打造親水康養線路。到2025年,全市建成康養小鎮(示范區)5個、康養社區5個、康養村落20個。(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三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
(七)落實建設補助。2025年年底前,對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康養小鎮,市縣財政要將省級一次性建設補助資金及時撥付到位。市級補助辦法由市財政局、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依據省具體補助辦法另行制定。(市財政局、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八)落實貸款貼息。對社會力量投資且有銀行貸款的康養項目,符合相關規定的,市縣財政要將省級貼息資金及時撥付到位。市級貸款貼息辦法由市財政局、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依據省具體貼息政策另行制定。(市財政局、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四、拓寬融資渠道
(九)信貸支持。建立商業銀行、政策性銀行支持康養企業發展的聯動工作機制,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有利于康養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,按照“保本微利”的原則,優先支持依法合規、風險可控的重點項目。充分利用國家開發銀行“十四五”期間實施支持康養產業發展“331”工程的政策機遇,助力我市康養產業發展。鼓勵金融機構以康養項目主體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、產權明晰的房產等固定資產和應收賬款、動產、知識產權、股權等抵押、質押,提供信貸支持,滿足康養項目多樣化融資需求。鼓勵融資擔保機構為康養企業融資提供低成本擔保增信服務。(市金融辦、忻州銀保監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十)發行債券。按照政府專項債券政策和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,支持采取發行政府債券、企業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方式籌集資金,用于建設康養設施、購置設備和收購改造社會閑置資源等。鼓勵企業發行可續期債券,用于康養服務等投資回收期較長的項目建設。對于項目建成后有穩定現金流來源的康養服務項目,允許以項目未來收益權為企業債券發行提供質押擔保。鼓勵發行人以第三方擔保方式或法律法規允許的出讓、租賃建設用地抵質押擔保等方式,為企業債券提供增信。(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財政局、市金融辦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)
五、推進配套政策落實
(十一)加強土地要素保障。各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在安排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時,要對康養項目用地予以傾斜支持,市縣自然資源部門要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制的前提下,積極保障康養項目用地需求,探索嘗試采取出租、先租后讓等方式對康養項目進行供地。允許集體建設用地用于康養服務設施,并辦理集體供地手續。對投資5億元以上的康養項目,探索實行標準地供地方式解決用地問題。支持各縣(市、區)利用空心村、閑置宅基地、四荒地、林場場部和管護站、山莊窩鋪、工礦廢棄地等開展康養項目土地供給試點。(市自然資源局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(十二)實行審批機制創新。對于投資5億元以上的康養項目,特別是對地方經濟發展帶動性強、能夠實現拉動消費、有較強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項目,簡化、優化審批流程,實行“一項目一方案一清單”的審批服務措施。(市行政審批局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(十三)推動康養業態融合。加快康養業態融合發展,鼓勵發展生態康養、水療康養、雜糧康養、中醫藥康養等業態。爭創省級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試點,探索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產業模式,實現康養小鎮、康養社區、避暑康養、森林康養、溫泉康養、鄉村康養、中醫藥康養、運動康養等康養業態既細分市場、各具特色,又遵循康養主題、優勢互補,形成我市康養產業完整的產業鏈。支持旅游與藥膳健康養生產品、中醫藥文化體驗、中醫藥保健養生等中醫藥康養業態融合。支持建設中醫藥健康旅游綜合體。(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、市農業農村局、市衛健委、市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十四)加強智慧康養平臺運用。積極對接省民政廳“康養山西”5G智慧服務云平臺,實現互聯互通、信息共享,推介展示我市多樣化、多層次、高品質的文旅康養服務資源,為來忻避暑、養生的旅居老人提供便捷、全面的康養服務和相關政策法規信息查詢,實現康養服務需求和供給精準對接,全面助推我市康養產業發展。(市民政局、市文旅局、市行政審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十五)加快品牌推廣。用足用好品牌發展政策措施,培育一批康養產業領域知名產品和品牌企業,努力打造溫泉健康養老小鎮、文化靜心谷、古城特色街區、云中河慢行修身廊道、雜糧養生民宿等特色區域,打造省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忻州康養品牌形象。采取“請進來”“走出去”品牌推廣措施,高質量宣傳“宜居忻州、康養忻州”,高水平引入康養項目。依托我市中藥材資源、地熱溫泉資源、文旅資源,精心策劃包裝一批中藥膳食類康養項目、溫泉療養康養項目、康養文旅項目,多渠道進行發布,全方位提高全市康養類招商引資項目曝光率。舉辦康養產業專題招商活動,組織我市康養企業赴京津冀、長三角、大灣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康養產業專題招商推介活動,大力宣傳我市康養產業特色和優勢,打造我市康養品牌,持續吸引客商來我市投資興業。(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、市商務局和各縣〈市、區〉人民政府負責)
(十六)加強組織領導。深入貫徹落實《山西省康養產業促進條例》,引領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各縣(市、區)要強化工作責任落實,健全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部門負責、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。市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、各盡其責,補短板、鍛長板,形成牽頭到位、配合有力的良好格局,全面推進我市康養產業快速發展。(市文旅局、市民政局、市發展改革委、市財政局、市自然資源局、市農業農村局和各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負責)
忻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2022年8月17日
來源:大美忻州
上一篇:沒有了